Search

國家兩廳院 NTCH, Taipei 的社會實驗影片,來分享一些影片截圖以及幕後花絮。
 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國家兩廳院 NTCH, Taipei 的社會實驗影片,來分享一些影片截圖以及幕後花絮。
 
 
關於#易讀手冊 ,我也是在接到這個案子以後才知道,並且開始思考適用對象以及推廣易讀團隊的宗旨。由於我的身分是負責與受試者交流的演員,所以是在執行階段才加入。站在工作的角度上,我朝百分之百符合團隊預期的執行作法去努力(基本上就是把菜單背好先)。現在成品出來了,在回頭去思考這個議題時,我想可以說得更多一些。
 
 
我還記得自己對於團隊選擇的執行切入點蠻有好奇,選擇用「生物學名」取代一般常見的菜名敘述,進而讓受試者體會「需要一些門檻才能理解」的情境。以這點來說基本上是與易讀手冊操作面上相反的路徑,但我可以理解,只是在這樣做法上顯得有些掣肘,畢竟團隊並不希望使人認為原本的版本「不好」,而是「易讀版」能夠更全面性地照顧到其他少數族群。仔細了解#易讀領域以後,我知道對於這個切入點卡卡的感覺是出於什麼。
站在「理解文意」的層面,我們很可能會走到一個知識程度落差的偏路上,這個偏路會使得兩廳院原版手冊必須回答:「為什麼我創造了這個文化閱讀門檻呢?」甚至更極端一點,可能會變成菁英文化的討論。也就是說到底為什麼不直接用「易讀版手冊」作為所有人的手冊呢?
 
 
原版與易讀版的差異,究竟是為了擴大服務給誰呢?
心智、視、聽障礙者、孩童......以上皆是,另外還有新移民、老人、閱讀障礙者等,原版手冊對於這些人而言,閱讀上會較為困難,困難點不一定是在理解詞彙上,可能是字級大小、色彩辨識、附圖比例。易讀就是在這些被忽視的需求上找到一個最大公約數去設計。社會會由一般大眾決定大部分的形貌,由於是大多數,所以許多設計會因為太過理所當然而可能對少數人產生門檻,我對這點心有戚戚焉,因為我是一位左撇子,這個「常見的少數」就為我的生活帶來許多小小的不便了。隨便舉例:捷運進站的時候設計給右手嗶卡,我也是花了一點時間才適應;大部分單柄鍋鍋嘴就是在左邊,無力的右手每次倒東西都抖到不行。
 
 
而一般大眾熟悉的手冊,我們不會意識到它其實具備一定的門檻,像是同時擁有視力與語言掌握能力。仔細想想,真的覺得設計師是非常艱難的職業,對美的掌握以外,能不能看見被忽略的需求,進而透過創造去滿足,才是真正考驗呢,敬佩。
 
 
最後分享在查資料看到的句子:
沒有做到無障礙不一定是歧視,但拒絕「合理調整」就是歧視。
 
 
謝謝國家兩廳院為文化平權做的努力。
也謝謝 只要有人社群顧問讓我有機會去接觸、了解。
 
 
關於易讀更多資訊可以參考:
https://reurl.cc/OXX0eX
完整社會實驗影片|https://fb.watch/36bM2Q_lnw/
易讀手冊電子版|https://npac-ntch.org/discover/learning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每天都在把多面體的自己擲向世界! 在這裡分享表演生活的作品與紀錄。 關鍵字:#表演 #創造
View all posts